查看原文
其他

5天安装200床隔离病房、日核酸检测量可达6万人!同济智慧助力科技抗疫

同济大学 SIIDI 2023-07-05

近期,

国内疫情出现多地局部暴发

和零星散发现象。

1月29日,

一场特别的联合发布会

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召开。

现场由附属东方医院整建制承建的

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

携新型防疫移动医院

重磅亮相。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李国华,上海市应急局副局长杨晓东,华大基因CEO尹烨,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附属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等出席发布会并致辞。华大集团、上海市浦东应急局、上海市浦东新区卫健委医政处、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研究院和附属东方医院等相关负责人参加。附属东方医院常务副院长李钦传主持。







此次发布的防疫移动医院在医疗队携行奔赴武汉的车载移动医院、帐篷医院的基础上,增设了火眼实验室(翼舱版)、充气膜结构模块化负压隔离病房两项核心技术模块。此外,防疫移动医院纳入最新的智慧化移动医院信息系统,功能分区包含医学诊疗区、负压实验区与后勤保障区三大模块,根据救援要求可实现灵活功能组合。队伍正式升级,“变身”具有公共卫生防疫功能的全灾种移动医院








据悉,这一“数字化、模块式、可生长”的防疫移动医院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牵头,加持设计创意学院、华大基因、易托邦共同研发的最新技术,充分发挥“医工结合、医企融合”的特色优势,它具有快速展开、无限扩展、快速撤离等诸多优点,或将成为疫情防控期间“作战”利器





移动医院:真正实现“三区两通道”防疫要求

在附属东方医院停机坪的主区域上,展示了曾在武汉东西湖区方舱医院广场前搭建的帐篷移动医院。在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这25顶移动医院帐篷共同组成的“东方移动医院”,成为方舱医院的“指挥部”和“保障区”,纳入方舱医院体系,通过信息化渠道,在帐篷里的指挥部发出指令,方舱医院里的医生、护士、工作人员、志愿者负责执行。
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移动医院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展开具备40张以上床位的移动医院,设置包括2间手术室、手术储备室、门诊诊室、重症监护室等20余间专业划分区域。
而这一次,旁边有了一张“新面孔”——半圆柱气膜帐篷第一时间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事实上,它们的全名叫做“充气膜结构模块化负压隔离病房”,作为移动医院的新补充模块,气膜隔离病房遵循了最新的隔离病房设计规范,各个功能区通过膜结构分开,实现医患、后勤动线的有效分离。根据气流由低风险区向高风险区流动的原则,正负压梯度分布,保证病毒不会外泄,同时,被污染的空气经过严格过滤后排出,从而有效阻隔病毒传播,保证医护人员安全。
“气膜隔离病房是对我们原有帐篷移动医院的补充与升级。”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队长刘中民解释说:“目前我们对疫情防控的医疗区域要求是‘三区两通道’,即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它的加入,让这个要求在移动医院中真正能够实现,保证生活区、医疗区井然有序的功能需求。”
“气膜隔离病房由同济大学与附属东方医院联合开发,基于灵活调配、平疫结合的设计方案,将正压充气膜结构和预制化建造系统结合,大大简化了建筑结构,200床规模的安装可由30个普通工人在5天内完成。并且具有超高的折叠收缩比,通过飞机运输,3天内到达大部分国家地区,十分便利。在双方合作下,我们已经申请了多项专利,产品经过多轮迭代和测试,已通过了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可以实现量产并投入使用。”发布会上,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教授如是说。


“火眼金睛”:移动车队再升级


在附属东方医院南院停机坪的一侧,整整齐齐摆放着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的“王牌战舰”——移动车队,包括手术车、转运车、通讯指挥车、医技平台车、能源补给车等,配备麻醉机、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等急救医疗设备,以及生命探测仪、雷达探测仪、破拆设备等先进救援设备。

当天,这支车队迎来了一名闪亮的“新成员”!纯白色长方体的车身,火红色的标志分外醒目——由华大基因、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和易托邦联合设计开发的抽拉式车载核酸检测实验室3.1,一键扩展,90秒内即可完成安装,60分钟可投入使用,日检测量超过6000单管,也就是说,按照目前主流常见的10:1比例混检,每日核酸检测量可达6万人。


该核酸检测车是“火眼实验室” 最新一代的产品,而它的前身,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联合华大基因和易托邦开发的气膜版“火眼实验室”,用气膜结构建造检测实验室,大大简化传统建造流程,已在全球抗疫中大显身手,足迹遍布17个国家地区,成为全球抗疫行动中的“中国名片”。这次石家庄爆发疫情,12个气膜舱的“火眼”实验室仅用10小时建成,每日最高可检测样本量100万人份,为石家庄核酸检测工作提供重要助力。
核酸检测车的对面,是新冠肺炎诊断的另一“金睛”——于2020年3月引进的方舱CT,曾率先为附属东方医院援鄂归来的救援队队员进行体检。从武汉驰援归来的队员们告诉我们:“在武汉东西湖区方舱医院,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的队员们就是用这样的应急CT,为舱内患者进行检查,确保了舱内治疗的有序开展。可以理解为将CT机装进了集装箱,作为移动医院的一部分,它可以随时跟队出发。”据悉,这台方舱CT,还搭载了“天眼”平台,是独有的黑科技。它可以智能识别人脸及人体全身位置,自动调整扫描床的高度、进床深度等,使放射科医生仅在操作间就可精准完成患者的智能定位、摆位及扫描,并能开展心血管造影和治疗,大大降低了医患间交叉感染的风险。



智慧化、数字化:黑科技无处不在


黑科技在防疫移动医院的应用不止于此。整个移动医院,搭载了最新的智慧化移动信息系统,包括全流程移动HIS系统、无线呼叫系统、远程视频会议、多种机器人使用、快速3D沙盘搭建、物联网信息显示等,真正实现“人机结合”的一体化作战模式。

“警告!有患者走出污染区!”走进移动医院的“司令部”——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远程可视化指挥中心,屏幕上正在播报即时警告。原来,基于数字孪生和AR技术建立的远程可视化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可以查看现场移动医院布局情况,关注每个帐篷里面配置设备、人员情况。同时,结合物联网技术可实时跟踪医护人员、患者、机器人和抢救设备位置及当前状态,当发生患者走出污染区、生命体征异常、设备物资搬离指定区域等异常事件时,都会在物联网信息大屏实时提示。

在防疫移动医院中,机器人成为了救援队员们开展工作的好帮手。机器人分工各有不同——病房服务机器人可以自行在隔离病区对患者进行体征测量,并可进行远程视频问诊,减少了医护人员的暴露风险。消毒机器人融合紫光灯、次氯酸喷洒、空气净化等多种消毒方式,可快速高效的对指定地点进行全方位消毒。转运机器人可以为移动医院提供无人化的物资转运,全流程可追溯,高效安全,配合消毒机器人的使用,避免了后勤人员与前线医护的感染风险,真正做到无接触转运物资。


“以数字化、模块式、可生长为核心,搭载最新的智慧移动医院系统,同时有了核酸检测车和隔离负压病房的加持,我们救援队配备的移动医院正式升级成为具有公共卫生防疫功能的全灾种移动医院。”现场,刘中民表示:“新型防疫移动医院的发布,希望能为科学应对‘防疫常态化’提供硬核的整体方案载体,变‘被动应急’为‘主动应对’,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模式,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再添新力量。”





推荐阅读 | 
医工结合、同济大学设计抗“疫”系列产品

气膜版“火眼”实验室荣获2020深圳环球特别奖——“全球抗疫产品设计奖”优秀奖
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The Chinese ingenuity behind an inflatable COVID-19 testing lab
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Tour world's first inflatable hospital ward for COVID-19
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Inflatable labs: The secret behind China's mass COVID-19 testing
获奖专访|“火眼”实验室,用设计诠释抗疫的“中国速度”
10小时于石家庄建成!再上热搜的同济版“抗疫神器”是如何诞生的?
气膜版火眼实验室荣获2020“好设计”金奖!
重磅!气膜版火眼实验室获CGD当代好设计金奖
DESIGN TONGJI|气膜隔离产品亮相2020上海城博会
【上海战疫】“火眼实验室”亮相上海自然博物馆
labtach China 2020 | 同济大学设计抗“疫”系列产品亮相暨发布圆满落幕!
同济大学设计抗“疫”系列产品亮相第七届成都创意设计周!
气膜版“火眼”实验室荣获The Great One产品设计至尊奖!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研究院签署防疫防灾物资合作备忘录
同济@深圳,“车载版”火眼实验室首发!
国内首个气膜版“移动方舱”问世,同济设计创新力量支援全球抗疫!
集结同济设计创新力量,气膜版“火眼”实验室支援全球抗疫
设计抗疫,全球首个火眼实验室(气膜版)深圳揭幕!




来源 | 同济大学、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